七夕节有哪些习俗


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呀 祭月之仪,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, 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, 在传统文化里, 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 。 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 。
婚育恋曲, 作为古老的汉族节日, 先人于朔日祭月, 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, 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。
乞巧之俗, 最早的乞巧方式, 始于汉, 流于后世 。 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:"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 人具习之 。 "
接露水, 浙江农村有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。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, 传说抹在眼上和手上, 可使人眼明手快 。
香桥会, 每年七夕, 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。 入夜, 人们祭祀双星、乞求福祥, 然后将香桥焚化, 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, 欢喜地相会 。
过七夕节的时候, 一般都会有哪些习俗? 众所周知,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, 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, 自古就有 。 而且准确地记录这一传统节日在阴历七月七日, 是汉朝专家学者崔颢的《四民月令》一书中 。 那时七月七日只是一个农事传统节日, 后来经过古代劳动人民的种种进化, 转变成了妇女乞讨、祝福的传统节日 。
【七夕节有哪些习俗】牛郎织女
两汉时期大家观查天象, 加上丰富的想象, 手工编织了一段凄惨的感情故事, 就是牛郎织女的感情故事 。 织女星、牛郎星在七月出现在头顶上方的天空, 特别是织女星在七月七日这个日子最亮, 再加上天际, 这个七月七日牛朗会织女星的小故事就详述了 。
「远行牵牛星, 皎洁河汉 。 纤纤升素手, 札札弄机键 。 日复一日, 泪如雨下, 泪如雨下 。 河清且浅, 相去复几许?一水盈盈, 脉脉无语 。 ”

汉民族民间认为鹊重情义, 由鹊正确引导其向前、雌、情的特点, 慢慢演变出乌鹊搭桥术、牛郎织女七夕的传说 。 较详细地描写牛郎织女聚居的小故事, 是汉朝时期梁家殷芸写的小说:
「广州天河东岸有织女星, 狂战之子也 。 年复一年的劳役, 织出方锦天衣, 容颜不详 。 帝怜其与人相处, 许嫁河上的牵牛郎 。 娶后遂废绢 。 怒气冲冲, 勒令归河东, 许一年相聚 。 ”
后来牛郎织女的小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,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号, 虽然它们基本内容相同, 但关键点是各有不同, 各有特色 。
七夕节的习俗
七夕除开美丽的故事, 古人在这一天做了些什么?
唐朝的时候, 李世民在宫中宴请妃嫔, 妃子们也各自受到皇上的伤害 。 女仆将瓜果蔬菜花酒陈列在御园内, 向天拜祭, 乞巧牛郎织女将她们的相貌和巧事, 还将蜘蛛放入各自的小盒中, 供她们织网 。 这只蜘蛛一般叫“喜子”, 天明时打开盒子, 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, 网密者表示巧多, 网稀者表示巧少 。

唐高宗和杨玉环参加完后乞巧, 还会继续到长生殿海誓山盟 。 于是 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中便有这样一句名言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 夜无人细语 。 ”前唐后主李煜过的七夕节也是别具一格, 每到七夕, 他便指示宫娥美女将100匹鲜红、乳白的绸罗竖在御园里, 作为广州天河之状, 第二天才将彩绸织成鲜红、乳白的彩绸 。
宋、元时期, 七夕节乞巧非常庄重, 这一天京都还配有专业的乞巧物品买卖市场, 称为“乞巧” 。 每个人从初一起就逐渐提前准备, 到初七这一天, 乞巧市人潮人海, 都是万人空巷, 其繁华和受大家热烈欢迎的水平不逊于新春佳节 。 宋朝的时候, 富贵人家一般都会锣鼓喧天, 搭起“乞巧楼” 。 由于资金有限, 普通家庭便搭起温室大棚为彩楼代用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