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墉书法怎么样

在清代四代均为进士,门第显赫的不多见,但清代中期“四大书法家”(翁方纲、刘石庵、成亲王、铁保)之一的刘石庵,不仅他是进士,而且他的父亲、祖父、曾祖父均为进士 。刘石庵就是坊间传说的刘罗锅 。
刘墉,字崇如,号石庵,山东诸城人,生于1719年(康熙五十八年),卒于1804年(嘉庆九年),官至吏部尚书,体仁阁大学士 。他的书法,融合古人之长,外似丰润软滑,实则内涵刚劲,骨肉兼备,故后人称“浓墨宰相,淡墨探花(王文治)” 。
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刘石庵书法
他做吏部尚书时,批阅公文后常画十字,若有司员私自仿效,他能立刻辨认出来,并告诫下属们说,我的书法是无法仿造的 。其实,摹仿者正是他的家眷,并且是由他教导出来的 。
刘石庵晚年书法名满天下,求字者络绎不绝,因疲于应酬,多使人代笔 。其三位如夫人都是他的代笔人,世传凡钤盖“飞腾绮丽”朱文印或署款只落“石庵”两字,并用长方形“石庵”印的,都是如夫人所书 。在刘石庵给如夫人的家书中,每谈及书法用笔之道甚为详备,可见她们是得到其真传的 。
【刘墉书法怎么样】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刘石庵书法
此外,还有一些人为刘石庵代笔,那就是他的邻居瑛宝 。瑛宝姓拜都氏,字梦禅,号间庵 。一说字煦斋,号梦禅居士(《船山诗草》) 。满州正白旗人,是大学士永贵的长子,曾任笔帖式,30岁时因脚疾辞官,居家以诗歌笔墨自娱,同刘石庵关系密切,时通书信,累计约有200次之多 。瑛宝对这些书信非常珍视,装裱成三册,经常观赏临摹,所以他的代笔也很逼真 。
人们都知道清朝出了一个“淡墨探花",一个“浓墨宰相“ 。那么这个宰相,指的就是本题中的主人翁刘墉 。
刘墉,字崇如,号石庵 。在乾隆年间,到嘉庆即位,官儿坐得很大,一直做到宰相加太子少保,体仁阁大学士 。
清朝康乾年间,由于皇帝崇尚赵董书风,刘墉也是从“珠圆玉润",“如美女簪花"的赵、董字入手 。但刘墉独具心志,写出来的字虽受时风影响,却能于圆熟软媚中颇具风骨 。
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

及至中年以后,在书法上出入各家,一变前期灵绮俏丽为雄浑朴厚,同时兼收颜体之宽博,苏字之烂漫,《瘗鹤路》之纵逸,意与古人精神相契合,发而自成一家之面目 。这也许是刘墉在时风中能”出污泥而不染",成有清一代大书家的过人之处吧!
那么刘墉的书法,有什么特点呢?具体而言就是以丰腴浑厚的点画,平朴舒缓的用笔和雍容典雅的墨韵,表现了一个文人兼重臣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 。就拿他的作品《苏轼远景楼记轴》来说,乍看,其书肥重拙笨,缺乏法度;然细细品味,却感觉筋络分明;笔划棉里裹铁内含刚劲,结体举重若轻,化古为妙而无迹可寻 。所以清未书论家徐琦在《清稗类钞》
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评价道:”世之谈书法者,辄谓其肉多骨少,不知其书之佳妙 。正在精华蕴蓄,劲气内敛 。殆如浑然太极,包罗万有,人莫测其高深耳!”

也正因为刘墉书法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的审美风格,被康有为推崇为清朝帖学之集大成者 。在康有为眼里能有这个评价,太厉害了!你说是吗?
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

一、刘墉其人?刘墉,康熙五十九年出生于山东诸城,他的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,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,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 。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,家族成员世代为官,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。乾隆十六年中进士,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太原府知府、江宁府知府、内阁学士、体仁阁大学士等职,以奉公守法、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。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,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,被世人称为“浓墨宰相” 。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二、刘墉其书 。刘墉的书法随乾隆年间的书坛风气而不断变化的 。开始的时候学的是赵孟頫,后来又学习董其昌,再后来又学习很多诸多名家,博采众长 。从他的书法作品中,很难看出他从行迹上模仿古人书法 。比如他的行书《临初唐书轴》,笔画圆圆软软,细体会其筋骨,会感到沉着内含,最能体现刘墉的“绵里裹铁”的绝妙风格 。虽然刘墉的书法以笔画丰肥为主要特点,但他却能常常出现细瘦如筋的笔画,忽肥忽瘦,变化无常,还表现了藏巧于拙、自成万态的情趣 。有意思的是,刘墉非常喜欢浓墨,写字比较圆厚,不加连绵,空白宽大,在一种特殊的手法中,表现出独特的境界 。不喜欢他的书法的人,评价他的书法好像“墨猪”、“兔粪” 。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三,刘墉其人 。刘墉是个非常不一般的人,他的书法实际上是和他的官位、生活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。因为他是个罗锅,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被人嘲笑,但是他却是个很能干的大臣,历经乾隆、嘉庆两个朝代,直到年近九十才寿终正寝 。可谓德高望重,所以民间多有关于他的传说,很多还带有不少传奇色彩 。但从书法角度来讲,刘墉的书法如同其人,值得书法爱好者研究 。
刘墉书法怎么样

文章插图

    推荐阅读